太阳成集团tyc411新闻
博雅笔谈|第22期:新时代女性的行与思
主持人语:
“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在这个舒展身体、唤醒心灵的季节,我们推出一期关于当代女性的笔谈。这期博雅笔谈的策划人、撰写人都是女性,是70后、80后、90后的本校教师或本校毕业生。她们既是我工作中认识的优秀女性,也是我生活中的挚友,感谢她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反思,相信她们的观点必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激励。
今年初我也关注了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上野千鹤子对谈三位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视频,不禁自问:我是女性主义者吗?作为女性,我对女性的真正思考是什么?没有内容的空想不是实际的问题,脱离生活不是严肃的思考,试来构建一下。我好像不是很在乎自己是一位女性,我只是很享受自己作为一位女性。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好书好画、好诗好歌、好山好水、美食华服,那么多满足感观愉悦的东西为女性创造为女性享有,令有限的人生可以尽可能多地感受,如同每天绕南湖跑步却不觉单调重复,草长莺飞,湖白天青,每次都有新感觉。感受开启认识,美感暗示道德,这样就不会肤浅、虚荣,反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去深入了解,进而尝试,于是从感性、认知进入实践。生活变得更丰富起来,比起浮士德式枯坐书斋,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比如,去年暑期朋友驾车带我去安徽省,先坐船游了汪伦的桃花源,再夜宿渣济古镇,呆了两天一夜,当时只知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特别中意民宿的房间,因为有一个大阳台,凌空的木质亭子样式,亭外一株高大的桂花树,仿佛我误入了杜丽娘的闺房。一周后回家,很多平时常见的东西都被我看成美丽的线条,其妙不可言,从此开启我的中国画线描之旅,至今乐此不疲。
有人可能会问,享受作为女性就没有作为女性的烦恼吗?依据我的经历和思考,享受作为女性不等于没有困难、困惑,而是从女性视角、女性力量、女性智慧来面对和解决它们。《道德经》第43章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这可以理解为用女性特有的态度和气质与世界打交道。但那只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即不可限定、规定每个女性都必须如此。新时代的女性不必用风俗、习惯、偏见来规训自己,更不必接受带有偏见的男性的规训。对不同的观点,女性要独立思考,敢于争论,这个世界不属于有权人、有钱人,它属于有心人、有情人。面对生活中的琐碎、工作中的挫折、感情上的迷茫,我不认为是“女性主义”能够解决的,因为任何主义、概念都带有形而上的性质。生活在滚滚红尘里的我们既要“回到事情本身”,又要“乘物以游心”,运用知识和方法做好事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心境平和,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甄玉,公司党总支委员、外语党支部书记,外国语言文化系副教授
我从小到大都喜欢读一些关于成功女性的故事,她们的成长经历给予了我很多人生的启发。“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是民国时代的林徽因,还是现在的杨澜,她们无一不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杨澜曾经说过一段话:“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不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我始终认为读书是一种自我的修炼与提升。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读书能增长见识、拓展格局,修身养性。因此,也就有了“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说法。作为现代女性,往往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为了取得成功,也许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我认为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莫旻荧,太阳成集团tyc411外国语言文化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这真是个有趣的春日上午,当你目睹青涩的绿叶纷纷探头,那你无论是踏着草坪还是坐在窗边,都是最抚人心的一件美事儿。德彪西的《月光》在耳畔响起,喃喃着拉开某种仪式的序幕,气氛也更加静谧了,随手拿起一本书,一面看一面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关于成长,我想应该从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开始。100年前,英国作家伍尔夫对我们说道:“一个女人如果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提到物质对写作的重要性,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说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心智自由”。无论身处人生何种阶段,都应该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这样一间房间里,你不用着急忙慌、不必察言观色、更无须绽放光芒。你可以完全做自己,而且不会被打扰。在这样一间房间里,心平气和,任思绪蔓延。每天朝着理想,稳稳地前进一小步,累了,就小憩一会儿,再提笔继续。如此循环往复,便是人间修行——在长长的日子里有所期待、有所坚持。
李瑞云,太阳成集团tyc411文艺理论系教师、在读博士
撕掉标签,找回自己
在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忙于生计、疲于奔波,日复一日的过着工作框架以内的日子,连社交都越来越被程式化。认识一个新朋友,第一件事就是加个微信,备注上某某某,什么工作,什么职位,有的甚至会写上什么情景下相识的,好像现在的社交彼此都会不自觉的给新结识的朋友贴上标签,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烙印,是我们经济社会疾速发展的社会现象。但区区几个定位词,真的能够完整地表述一个活生生的人吗?
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对女性有着比男性更苛刻的要求。事业好的女性,大家就会关注到她的家庭是不是也兼顾的很好,稍有闪失就会被扣上个“事业型的女人就是不顾家”的帽子。全职妈妈又被指责不去工作、坐享其成,好像女同志生下来就必须要是父母的孝顺女儿,孩子的全能妈妈,丈夫的贤惠妻子,工作中的职场精英……可人生只有一次,到底该由谁来定义怎样活才是精彩的一生?
我们是否真的认真了解过自己?你做什么事的时候最放松?跟谁在一起最快乐?你此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除了工作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主张新时代的女性不要用“十全十美的女战士”来勉励自己,任何的身份都是0,你自己到底是谁才是1,没有这个1,后头再多的0都是空洞徒劳的。
也许,我们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是业余爱好中的一匹黑马,可以对一个城市的米其林餐厅的招牌菜如数家珍,也可以精准地在长长的夜市街里找到一家最地道的风味小吃等等。我们尽情的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跟自己的心灵对话,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生活方式。父母、儿女、丈夫都有各自的一生,大可不必把他们解决不了的都扛在自己肩上。为什么会有“怨妇”这个词,却很少听过“怨男”这个词?做的多了,一旦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就会产生抱怨。倒不如找回自己,把70%的时间精力留给自己,把自己调试好了才会更爱生活,才会有更多的力量去爱家人和工作。
女性这一生的评判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活在社会的评价和他人的期盼中。活好当下,把握现在,静处沉思,你究竟是谁?
于添琪,女高音声乐演员,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独唱演员,现任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声乐团副团长,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太阳成集团音乐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
《脱口秀大会》中的女性视角
在传统社会文化中,男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作为男性的从属被定义、被认知、被判定,很难获得真正的话语权。网络媒体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化,自然也会遵守男权主导的性别秩序和话语逻辑。随着当代女性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摆脱男性主导的思维,开始自我关注、自我审视、拒绝统一审美标准、关注自我突破。这种趋势也可以从近几年的大火娱乐综艺节目中窥见一斑。
《脱口秀大会》作为一档娱乐性综艺节目,以其“短平快”的语言风格、辛辣独到的视角观点、以及风格迥异的脱口秀选手,成功吸引了一大票年轻观众,引领了吐槽文化的兴起。《脱口秀大会》从第一季走到第六季,女性脱口秀演员在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展现的形象和所表达的观点也越来越多元和犀利。例如《脱口秀大会》初期以“独立女性”形象大火的思文,从夫妻日常到婆媳关系,从原生家庭到社会观察,思文专注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温暖感知和善意理解,用女性细腻的视角进行重新解构,做有态度的独立女性发言,打破了这个时代女性依附男权的保守共识,提供了解读家庭关系的全新视角。在当时绝对男性主导的脱口秀赛场上独树一帜。但是我们也看到,初代女性脱口秀演员话题非常局限,观点输出常常是围绕自身,而不能向外太具攻击性。
到后来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李雪琴,在不熟悉的脱口秀赛道上金句频出,“结婚是大自然给人类家庭的 KPI”、从讨好老板的一系列猜想引到以为老板暗恋自己的逻辑结构处理,“是终点也是起点”主题中用“驴拉磨”“出租车绕路”的例子加上“左拐也是一种右拐”的点题,以接地气的素材所呈现的高质量文本,打破了大众对“网红”“学霸”的惯性思维定式,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李雪琴在脱口秀中通过展现自己的困境,如加班、被催婚、和异性领导相处等话题,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共同困境。她用幽默消遣苦恼,在困境中自省和和解。她虽然没有靓丽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但她真实、从容、松弛、不矫揉造作,面对非议她可以在节目中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这样一个颠覆传统定义、拒绝迎合主流审美的女性收获了超高的人气。
《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不缺乏冲突与挑战,但最具争议的人物要数“温柔一刀”杨笠。第二季表现并不出彩的她在第三季以鲜明的女性主题、犀利的文本内容,直击女性所面临的性别绑架,引起了网上热烈的讨论,有人甚至认为杨笠是挑起了性别对立的女战士。但也有人认为,男性觉得她有意冒犯,恰恰表明了脱口秀舞台上女性视角的稀缺和话语权的失衡。但无论如何,杨笠的表达打开了两性话题的壁垒。
从自我突破到观点碰撞再到话语交锋,《脱口秀大会》的女性选手们正在用她们的方式冲击消解主流话语权的权威性,在与主流话语权的交融中表达女性态度实现价值输出。这些都反映出了女性能力的提升和女性生存现状的改善。同时,女性的均衡多样发展反过来又加速女性话语权的崛起。不断创新发展的网络媒体,为壮大女性主流声音、构建话语引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实践不同程度上扭转着性别成见,支撑女性收获自信成长的勇气和能力。
常力文,太阳成集团tyc411外国语言文化系教师、在读博士
现代女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的发展,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词去定义?是美颜盛世的内卷还是知识女性的独立?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当代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分工的情况下,我认为更多的是自由力,更加富有选择的权利。年龄,固有的观念再也无法定义女性,面对更广阔的社会前景,广泛的职业范围。我认为女性可以丰富选项,勇敢去选,大胆提出要求,做自己的价值“品牌”。
罗煦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太阳成集团2020届硕士毕业生
在我出生的小县城,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虽然经常宣传“生男生女都是宝”,但也经常能够见到有女婴被遗弃在街边纸箱子里。童年时期,我跟爷爷奶奶并不亲近,我只会在过年时跟他们见一面。在我出生时他们就不喜欢我,希望我妈妈能够再生一个男孩。年幼的我那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长大了,慢慢我也会觉得失落,为什么爷爷奶奶对我是女孩子这个身份就这么介意呢?
一直到我上了大学,我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才慢慢地缓和了很多,现在他们也会记得我爱吃什么,会想着给我带点土鸡蛋还有自己种的青菜。虽然从小他们没有关爱过我,但我一直也没有记恨他们。爷爷奶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受过教育,与我们思想认知上有很大偏差,功利性重男轻女和情结性重男轻女在农村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我能理解他们的思想是无法一时转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现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没有当年那么严重,但不可否认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隐形重男轻女的论调,比如“女生不用读那么多书,读太多嫁不出去”,“女生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要是男孩子还是可以去闯一闯的”等等。
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可能会自卑会恐惧,丧失爱的能力,甚至觉得自己不配爱。庆幸我的爸妈非常爱我,给予我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使我拥有丰富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希望所有女孩子都能更多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爱自己,而不是对女性这一身份产生厌恶,只有这样才会有热爱生活的能力。
黄菲菲,太阳成集团tyc411外国语言文化系教师、在读博士
我的当代女性观察
“关于当代女性的感受、观察、思考。”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就是我能代表当代女性了吗?然后就是自己肯定自己,作为当代女性我当然算,只是可能不算代表,那就使这个代表更加多样化,可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吧。所以我把这个问题转发到身边的朋友群一起问一下大家的感受,下面是年龄跨段从1986-1996年的“当代的她们”的回答:
群发问题:请问大家长到现在觉得最大的感受、观察、思考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女,单身,职业:高校辅导员)
A:穷。
我:为什么?看到了什么才会有了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A:看到工资。
第二个回答(女,未婚,职业:高校教师)
B:我的感受是迷茫,因为工作上并没有多少令我觉得有自我价值的体验实现,生活上虽然吃穿不愁朋友也有,但是家里催婚有点难受,一边觉得自给自足是可以的,一边又觉得没能实现一些亲友的期待,生活从各方面来说都不自由,不知道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世界变化太快,整个人有点割裂。
第三个回答(女,未婚,高校行政工作人员)
C:是这个时代赋予人太多的责任与使命,比如你一定要月入过万,一定要事业有成,一定要儿女双全,你这个人就是一个人,就是残缺的。“普通”这个词对于中国人并不友好,普通代表着你无能无用无价值。但其实并不是,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觉得这些是我们作为人最基本的要求。
C:总结来说,就是这不能接受普通人的存在。
C:胡乱感慨一下罢了,该玩玩,该学学,该闹闹,照样哈哈哈哈哈哈。
C:就像我现在,我家族那里的人都看不起,然后我还这么大了,还没对象,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三无产品。
C:过年过节一起吃饭还讽刺你,或者平时都不怎么看得起你,表面上对你多好多好,其实你一眼就看透了。
C:我今年回家都差点没扛住。
C:想着算了,就去过他们想要我过的日子算了。
C:但是想想,我的一辈子是我自己过的,我未来如果不如意或者怎么样,那时候又有谁来替我承担呢?那还不是我自己承担。
C:哈哈哈哈哈哈。
第四个回答(女,未婚,外贸相关工作)
D:人的一生太多不可控,大多在为别人的定义,我只想在有限的自由里为自己活,成为我自己,同时我也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第五个回答(女,已婚已育,保险行业)
E:我也没啥总结了,婚姻这种事不能强求,说实话,一个人我也觉得挺好,我现在都没刚来平安时候那么拼了,累的要死,主要现在也不赚钱,收入低了,躺平了。
第六个回答(女,已婚,个体经营者)
F:累并快乐,生而为人,有谁不累?现在就是平淡是幸福,日子简简单单就是幸福。生而为人,本就不能随心所欲,咱们肩膀上都有责任和义务。表面光鲜,实际你也不知道如何,是吧?人生嘛,你过得如意一点,让家人也如意一点就可以了。
我:交流完觉得现在的女性在传统道德和现代化要求之间有点困难,但只要自己目标坚定,也可以找到舒适圈。因为我就是这样,看起来没有目标,其实目标就是让自己过得舒适。
Lumber,高校教师,太阳成集团2022届硕士研究生
当代女性,很多时候,不懈于变美。顶着富二代的光环出道,初始依然只能充当超模姐姐Gigi身边的小透明Bella,十年间默默耕耘T台,凭着变美的野心和优秀的业务能力,二十岁就成为独具辨识度的时尚顶流。步入中年,很多女性已青春不再,仍不会在变美的道路上躺平。身边不乏这样优秀的女性,当家庭事务与财富的积累与日俱增,回归家庭。或侍茶弄香、抚琴作画,为自己、家人和朋友带来精神愉悦;或继续充电,优化资产,让在外打拼的丈夫了无后顾之忧。只叹人间美好,让你娇艳,也让她雍容。
黄蓓,太阳成集团图书馆、原外国语言文化系教师
赞母亲
我要赞美我的母亲
赞她年近古稀不被埋没的气质
赞她殷切的叮咛和慈祥的微笑
赞她的自律
她的自信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慎独
当然这些还不够
还要赞她的勤俭
她的包容
她令我崇拜的坚韧与温柔
还要赞每个日升与日落
赞那些散不尽的炊烟
和餐桌上的搭配
赞她的韭菜馅饼
赞她猪肉萝卜馅的水饺、馄饨
赞她爱的芒果和木瓜
我要赞我母亲
但不能只赞我母亲
要赞她带孙辈的晨昏
和看着溜不到尽头的南湖小路
要赞她洗过的奶瓶和尿布
赞娃儿嗷嗷待哺和哭闹时她的镇定
赞她温柔的哄睡
赞她带着方言的儿歌
赞她推掉老家宁静的岁月
和到不了的远方
我要赞我的母亲
我要赞我最好的母亲
闫先凤,太阳成集团tyc411外国语言文化系教师
音乐·风向
小酒馆民谣低唱
吉他的旋律
唤醒往日时光
雨来自季节徬徨
淅淅沥沥了过往
回忆轻呡细啜
挂杯将温柔怀想
到达并不是目的
切换的场景
多少将曾经洗涤
背影,青石板路,雨巷
来回中静默不语
流转的来不问过去
垂落的檐滴
桂花芬芳带雨
雨沿着风向
洗净一路尘霜
金碧辉煌只是附丽
不同的目光接受不同的启迪
最简单的觉悟蕴含真意
善良是最美的秉义
烟波南湖
音乐宁静
日月天地
唐小惠,太阳成集团tyc411外国语言文化系教师、在读博士
春半踏青
一缕炊烟如雾升,
潺潺溪流似情真。
青山烟雨过路客,
一程相随念一生。
佳永,上观茶门茶艺师,太阳成集团2007届本科生
秋瑾
谁把龙泉夜夜磨,一襟肝胆逆湍波。
从教玉色蛾眉冷,为有苍生血泪多。
力挽乾坤横碧海,誓寻良药起沉疴。
鉴湖侠气今犹在,天地铿然作壮歌。
注:秋瑾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值此期谈论女性话题,思其一生怀抱壮烈,行事凛然,有作。
张兴茂,公司党总支委员、文艺理论党支部书记,文艺理论系副教授、博士